為什麼會po這文?…嗯…就…想到嘛!
首先呢…是自我模式,這模式應該大多數的人都是長期處於這模式的運作下,此模式受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,人、事、物…學習…種種,可以說是一種個性模式,也可以說是客製化模式…一般來說,不會有相同的,所以也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模式,雖然同樣是自我模式,但裡面的自定義內容卻是大大的不同。
這模式的形成呢…約略為…接受信念,長期後形成一種習慣,習慣後就成為一種個性、性格,最終便是影響整個人的運勢、命運…
例如:小明跟小寶在馬路旁玩球,結果球跳到馬路上,兩人衝到馬路上撿球,造成騎士為閃避而摔車受傷。
小明被小明爸痛扁一頓,小寶爸則痛罵騎士不小心騎乘,要是撞傷人怎麼辦?
小明因為此事,對於過馬路時始終會先停下來注意是否有來車再通行,小寶則是依然一付冒失的樣子橫衝直撞,最後小寶在車禍事故中喪生…
自我模式呢,是每個人出生後便開始逐漸形成的。
第二個模式呢,是身心靈的垃圾筒模式,在這狀態模式下的耶摩,可以陪伴其他人,當別人的垃圾筒,通常便是靜靜的傾聽,甚至不會給什麼建議,也不會做任何的批評,但會讓對方知道,耶摩有在聽…
第三個模式呢,是教學模式。一般來說,只要有人想學,耶摩能教的,一定會教,不過往往呢,人們都只是想教別人而不想被教,所以這種模式耶摩倒是比較少出現,不是耶摩不想教,而是清楚的知道…真的想學的其實有限。當耶摩處在這種模式下呢,就比較容易會變得讓人覺得是在碎碎唸,在耶摩的觀念裡,學習…最重要的是學懂觀念,觀念懂了,怎麼運用怎麼發揮,這就是個人的能力了。所以在教學模式上,耶摩會用不同的問法,試圖讓對方去看到或是體會到耶摩所知道的。
第四個模式,站在對方的立場,跟對方一起訐譙某些人事物…嗯…這模式比教學模式又更少出現了…耶摩最常出現的是第二種模式…
第五個模式,毒舌模式,不管怎樣,耶摩都有辦法酸得對方受不了…印象中,這模式大概在高職三年級以及畢業後一年這段時間有出現…後來似乎就比較少了,可能是被壓制或是怎麼的…
再來的其他模式…要再找找…
知道狀態模式,那耶摩就能做出選擇,要切換到何種模式對應什麼人事物,應該在其他生活上,也就是當你對於人事物夠了解,你就能應用更多的方法,你就會有更多的選擇,如果你只是一知半解…相信能用的方法是有限的,而且不一定能發揮出功效。